岚酱

沉桂魄而迷津,少游已矣。

竞技体育不是热血漫

(关于费德勒退役,以及马琳琳4A引发的一些思考)


*

“2022年9月15日,瑞士网球天王费德勒正式宣布退役。”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正在从图书馆回寝室的路上。那一刻,我眼前突然闪回了一个过去了相当久的画面:2017年的墨尔本球场,费德勒五盘鏖战纳达尔登顶澳网,高高举起职业生涯第17座大满贯奖杯。那时的他,正被粉丝、媒体甚至国际网球联合会追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般的GOAT,连同那场决赛,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了热血、激情与传奇的代名词。如今看来,这样的记忆,竟已如同上一个世纪一样遥远——随着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的奖杯数逐渐超越费德勒,媒体口中关于“史上最佳”的头衔竞争,似乎也集中在前两者之间展开。对于芳华易老、青春不复的悲叹,已然取代了“传奇不朽”的口号,成了媒体报道的情感主色调;至于2017年年初,那场曾一度被认为是“热血竞技漫的最后一集”的比赛,时至今天,也鲜少有人再提起了。

在提笔写下这个标题之前,我也算是犹豫了相当一段时间。说到底,作为一个对竞技体育关注多年的人,谈论这点也不失为一种残忍——更何况,几个月前,随着拉斐尔·纳达尔登顶法网,在一贯以来都被他视作挚爱的罗兰-加洛斯举起第十四座火枪手杯,所有那些在早先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概念,从新老交替的必然到年华易逝的感慨,仿佛又都在一瞬之间自动解构了。大家再一次地认为,如果说这一刻的胜利还不算是热血故事最圆满的结局,或者说这一刻的纳达尔还不算是行走的《网球王子》,那什么才是?显然,乐于见证热血激情剧本的媒体们都是这般作想,而很多或不明就里、或一时被带动了情绪的观众,似乎也同样相信。尽管,不过五年前,类似的报道也曾经集中地出现在费德勒的身上:在2017年那场澳网决赛击败纳达尔后,他也正像今年夏天的纳达尔一样,从出道到登顶以来的生涯被盘点了一遍又一遍——如同热血竞技漫中,主角取得最终的胜利时,对于过往艰辛历程倒映式的集中回顾。似乎在短短几年间,人们心中“热血漫男主”的头衔就已经易主,唯一不变的,是对于某种励志剧本式故事、以及主角光环式人设的追求;而当这种期待落空后,大家又似乎可以毫不费力地转移热情,相信下一个登场对象自会接过先辈的剧本,成为新一代的、激情与奇迹的具象化身。

身为竞技体育迷,我完全理解这种对于理想化剧本的推崇:毕竟,大多数观众也和我一样,也都是普通人,在迷茫与惶惑中期待着每一个明天的到来;面对着茫然不知所向的未知,人们自然希望,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大致按照一个既定的“剧情”来发生。从少年意气初露锋芒,到披荆斩棘登顶辉煌,甚至到巅峰过后、理所当然一般的下坡路,如果放在特定的对象身上,就都可以在观众的眼中,呈现为有所预感的期待。比起直面残酷无情的真实,人们自然更愿意相信,总有一群值得热爱的、生活在故事里的英雄,属于他们的努力自然是有所回报的努力,来自他们的付出也绝不会成为白白落空的付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某一时刻、“圆满结局”般皆大欢喜的胜利所铺垫,而自媒体时代对于过往描述的习惯性美化,又进一步地加重了对这种造神潮流的推崇。人们急不可耐地为历史开创者加上光环,又在他们失败后争先恐后地叹惋,搬出廉颇老矣的概念;讲故事的人迫不及待地告诉听故事的,“主角”们的跌落是因为青春易老、盛极必衰,总而言之,因为“规律”如此——这就是竞技体育。

然而,这样的报道所带来的影响,显然并不仅仅体现为正面的作用:不可否认,无数并不了解这项运动本身、仅仅是看过一些比赛集锦和新闻报道的人,也会从这些激动人心的标题中见缝插针地汲取到莫名的力量,甚至一定程度上参与球迷们的精神共感,与真正的铁杆爱好者一同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激情与感动。但问题在于,就像阅读热血竞技漫画并不能与了解该项竞技本身画等号一样,由此带来的对于这项运动、乃至竞技体育本身内核的误读却可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并非所有天赋都有被兑现的幸运,正如并非所有努力——甚至任何一次的努力——都天生享有得到哪怕一丁点回报的权利。而如果孤注一掷的奋力拼搏,也依旧没能像热血漫画主角那样“应得的”美好结局,那由此产生的落差感又如何安放?对于竞技体育、乃至对于人生中一些更为宏大命题的怀疑所造成的迷茫,又该何去何从?

**

对于竞技体育迷来说,费德勒的退役大概不是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唯一一件大事。就在同一天的早些时候,18岁的美国选手伊利亚·马利宁在花样滑冰经典赛中,完成了国际滑联认证的、花滑史上首个阿克塞尔四周跳(4A)。人类极限的挑战者取得成功,自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只是,有些令人五味杂陈的是,这并非“4A”这一概念第一次走至大众面前——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技术动作的完成,似乎理应属于另一个人:在年初的北京冬奥会上,不顾岌岌可危的荣誉与严重到堪将退役的脚伤,坚持挑战极限跳跃,也让“4A”从而广为人知的羽生结弦。

早在冬奥尚未结束时,关于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的议题,就已经相当具有热度。2月15日,“Vista看天下”就发布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很多花样滑冰关注者大概已经耳熟能详——“热血少年漫《关于被花滑选中的人注定要挑战不可能这件事》,播出到了倒数第二集。”而正如同文章所说,“高潮剧情没有如约而至”:自由滑那个不足周且落冰摔倒的4A,直接到残酷地揭露着命运的属性——拖着陈年伤病累积的身体,赌着上不去领奖台的风险,拼搏整整一个周期只为这一刻,却依然只是迎来命运无情的玩笑。对于羽生来说,阿克塞尔四周跳是从九岁起就立志攻克的信仰之跃,而如果把这个故事交给随便哪个热血漫编剧来写的话,结局都显然不会与现实的发展相同:早在短节目比赛结束后就已基本无缘的奥运金牌,最终也没能得到4A成功的认证作为补偿。而如今,当年轻十岁的后辈将这一跳跃在正赛历史性地完成,在很多观众眼中,大概都如同当初Vista那篇文章所提到一般,“有种被编剧欺骗的感觉”;原来,所谓倾尽所有的付出,真的也并非与某一刻奇迹般的圆满紧密相关。拼搏未必带来收获,努力可能一无所有——哪怕是对于羽生结弦,也不例外啊。

不得不说的是,从一直以来的大众形象来看,比起费德勒或纳达尔,羽生结弦显然是更为接近通常意义上“热血漫男主”的定义。4岁时开始学习花样滑冰,从小体弱多病,职业生涯上升期遇到地震,一直以来饱受伤病困扰,却依旧满怀纯粹的热爱,坚持攀登花样滑冰的巅峰——“一生悬命”的信仰,花滑男单66年来唯一的奥运连冠,羽生结弦职业生涯前期的剧本无疑足够热血,也足够励志。可以想象,如果一部热血漫要以他为题材开机,肯定会将剧情截止在2018年的年初、平昌那个连冠的金色冬天;或哪怕接着拍下去,让镜头掠过倾尽心血却一无所获的京张周期,也至少会在故事的结尾,将三连冠的荣誉作为折戟沉沙后最后的补偿,交给这位为自幼的梦想追逐至今的老将。然而,现实却远没有这般温柔:当职业生涯最后的荣誉已成泡影,连同为之奋斗多年、以之为信仰咬牙坚持过整个京张周期的4A,都被年轻的天才后辈似乎毫不费力地认证,四年以来所有抱着必死信念一般的付出,似乎都如同一个残忍而荒诞的笑话——事实证明,即便是以最美好、最激动人心的姿态登上顶峰,之后的道路也依旧未可知量。繁华过后,可能是更大的辉煌,但也可能是再没有回头的下坡路;时间是世界上最狠的东西,当岁既晏兮,荣耀与光华都可能飞逝于掌心。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永远紧握。

这样的遗憾似乎是竞技体育的常态。2012年5月,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几乎仅凭着老将的最后一口气,一路披荆斩棘拿下欧冠冠军,以不可思议的逆转之姿,铸就了那个蓝色夏天属于“老男孩”的童话;然而,仅仅是下一个赛季,球队的战绩便一落千丈,联赛排名跌得几乎保不住欧冠资格。2014年世界杯,德国国家足球队经过十余年的沉潜与蛰伏,终于走出了世纪初的低谷,在耶稣山下的马拉卡纳球场捧起大力神杯,"die mannschaft"几乎成了激情与胜利的代名词;谁知,四年后的德国战车却在喀山铩羽而归,小组赛便惨遭淘汰,曾经号称黄金一代的老将纷纷退役,没能拿到的最后一座大力神杯,成了多少人离开赛场前最后的落寞。费德勒在年轻对手的穷追猛赶下,几乎焕发出职业生涯第二春,在万众瞩目的澳网费纳决中成功登顶,所取得的荣誉却依然被纳达尔无情地超越;就连作为超越者的纳达尔本人,在法网夺冠后,迎来的也不见得是稳固的、可以“圆满结局”的地位——而对他造成最大威胁的,甚至不一定是年纪相仿的温网得主德约科维奇,也可能是年仅19岁的西班牙小将,新晋美网冠军卡洛斯·阿尔卡拉斯。热血竞技漫往往在剧情行至高潮时结尾,真实的人生却不会为停留在某刻的荣耀而杀青;巅峰过后,依然要迎接残酷无情的现实。无论费德勒、纳达尔还是羽生结弦,都莫不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于“Vista看天下”那篇文章的观点,也确颇有几分认可:至少,其文相当清醒地指出了,激情热血的剧情并非竞技体育的常态,倾情抛洒的汗泪也未必迎来与之相称的回报。天地之间,从来没有付出必定等价收获的保证,即便是赌上一切的奋力一搏,依旧可能一无所有——但是,隐藏于其背后的、将失利与“过了顶峰自然是低谷”紧密联系的潜在逻辑,却是令我难以完全认同的。在我看来,这其实隐含着另一个正被无数自媒体采用、却终究令人不安的倾向——盛极必衰或许是大多数事物运转的宏观规律,但这样的规律一旦被宣传者固化为套路式的剧情,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被塑造给观众看的悲情电影,那它的存在,又与那些“励志热血漫”何异?仿佛所有被放置于话题中心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在其职业生涯上升期,都是无往不胜、锋芒无两;而一旦过了某一个特定的、代表着鼎盛与巅峰的时刻,就注定要头也不回地跌落神坛,连同自此之后的全部付出,都注定不过落花流水——悲剧主角的故事取代了励志番男主,热血漫还在继续,只不过换了个方式。人们又迫不及待地将他们的努力打为徒劳,暗示性地提前宣判着他们的失败,一如多年以前,言之凿凿地预告他们的成功一样——一如既往,看客们不自觉地深陷“必然性”的泥沼,在剧本化的故事中唏嘘着,将竞技体育的内核推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既然自己仰慕的运动员,不过只是遥远故事里的主人公,那么从他们身上所能汲取的精神,也自然大打折扣;毕竟,身处现实的我们可没有方向如此清晰的未来,看竞技体育就像观看漫画或电影,甚至不如热血的竞技番,至少能够保证一个美好的结局。还是算了。

对此,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苟同:回想着多年以来、每一个因关注竞技体育而经历的激情时刻,我从未体验过那种命中注定的必然感,也从未在任何一场被事后成为“奇迹”“逆转”的比赛开始前,预先感受到过属于任何人的主角光环。在2017年澳网开赛前,没人知道费德勒能登顶,正如没人知道2011年刚升入成年组的羽生结弦会实现奥运两连冠;同样,在2022年9月15日之前,尤其是在过往的两三年内,也不会有办法知道费德勒是要直接退役还是再次复出,或者确切地提前预言谁就一定是跳出4A的第一人。竞技体育之所以精彩,究竟是因为那些引人感慨万千的故事,还是面对未来时,关于哪些故事能否发生、将会怎样发生的万千可能?“竞技体育不是热血漫”,究竟是因为它不够热血,还是因为,它实际上并不像漫画一样,存在一个确切的、可以从观众角度进行推测的剧本?

***

就在费德勒宣布退役的几个小时前,我还在与一个不怎么看竞技体育的朋友,谈论“看直播还是看回放”的问题。对方表示,即便是遇到像奥运会或世界杯这类全民关注的体育盛会,他也通常会选择等比赛结束后再看回放,而不是蹲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理由——“直播实在是太可怕了。”

可怕吗?确实可怕。毕竟,如果看的是回放,或与之性质类似的、某一集已经播出的热血竞技漫,就可以在预知剧情走向的情况下,安心而游刃有余地享受竞技比赛场景带来的快感。无须担忧未来,因为故事的结局已经写定;无须提心吊胆,因为早在点开视频前,对于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观看者就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预判。甚至,如果是在某些网站,弹幕和高能进度条还会贴心而及时地提醒你,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即将到来,它们又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如果能大致地预知一个确定的、而且多半是美好的结局,接受过程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确实如此。

而如果看的是直播中的竞技体育——亦或者再引申一些,在宏观的时间线上关注某一个特定项目、或某一位特定选手,情况就会大不相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CCTV5为您直播;对于即将开场的比赛,我们所关注的哪些运动员对结果有着怎样的期望,让我们看看他们能否实现自己预想的目标。下面出场的是两届冬奥冠军羽生结弦,短节目失误排名第八,本赛季自由滑选曲来自日本大河剧《与天共地》,观众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开场的4A摔倒,GOE-5,啊终究还是失败了啊,但是有没有足周?先别急,按捺住心情往下看,天哪怎么4S也摔了,不会是受伤了吧?加油啊!还好,之后的跳跃没失误,这个GOE是怎么算了不管了,哇这次编排步法的演绎绝了,看到了吗这才叫作艺术表演!唉,这次连铜牌都没拿到,八年以来,领奖台上没有羽生还是第一次......等我看一眼小分表,哎,4A出现在小分表上了!突然莫名其妙地觉得很受鼓舞,但是毕竟这也不是正式认证,所以……好像也没有什么用。

多可怕!长达一个奥运周期的、用指甲也要去攀援理想的拼搏,居然只取得这样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多可怕!曾经的网球天王转眼就年近四旬,苦熬着全身各处的劳损伤与各种代偿性伤病,一次次复发又一次次挣扎着疗愈,却只能枯守在恢复中心眼睁睁地看着当年拼命打下的江山被后辈超越,多可怕!死死抓着仅存的一线希望,让二追三地拿下比赛,刚刚到手的领先优势却又转瞬即逝,想要前进却被陈年的旧伤拖住脚步,多可怕——荣耀与光华随时可能飞逝于掌心,孤注一掷的失败就会被击溃为一无所有,俯仰天地时的骄傲、纯粹与倾尽所能,到头来或许连一个最后的祈愿都为别人所拿走,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快进、不能倒退、没有预警、不能重来。只能在这连暂停喘息都不被允许的残酷现实里,咬紧牙关、一刻不停地坚持下去,鼓起全部勇气迎接完全未知的明天,从选手到每一位观众,无不如是——多么可怕啊。

可怕吗?真的很可怕。

对于每一个从小到大关注竞技体育的人,这种可怕都像是老朋友一样熟悉。浓缩的精彩与残忍汇集在短短的比赛时长内,不断上演又不断退场的,是来自世界和人生的幸运与惊喜,遗憾与凄凉。网球是圆的,足球是滚滚向前的,冰刀划过冰面会无情地溅起冰屑,命运未知的席卷下,残酷的深度谁也不能幸免。多少美好的初衷和开端,最终都没能迎来与之相称的收场,太多复杂而微妙的因素影响着现实的走向,而梦想,又是那么的易碎和无处躲避;在摧枯拉朽奔涌向前的时光里,总有很多很多的......痛苦,和无奈,而结局,也不一定是完全美好的。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本人也同样入坑了几部以竞技体育为题材的热血漫,一定程度上,可能也算是潜意识里对于现实生活的某种调剂,毕竟,人总有想要逃离现实、沉浸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但尽管如此,我却从未因此干脆脱坑竞技体育——恰恰相反,十多年来,我看得越来越起劲。从最早的观众、到如今互联网上的观点输出者之一,自始至终不变的,却是对于竞技体育本身的热爱。

理由也很简单:我看足球、网球、花样滑冰,或者说看竞技体育,其实看的正是这份浓缩后的、来自世界的精彩与凄凉。我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那些被挥洒的汗水与热忱也正如同我的梦想,那些被辜负的希望与祈盼正如同我的苦涩,那些起伏不定、充满未知的,也正是我自己人生的投射——而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这句话,在有一搭没一搭关注竞技体育的这些年来,已经无数次地在无数人身上,以无数令我终生难忘的时刻,得到过验证——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我希望、祝愿每一个阅读我文字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一点。

我想起2022年初的澳网,纳达尔在两盘落后年轻自己十岁的梅德韦杰夫时,绝地逆转直追三盘夺冠;那场比赛我看的直播,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激动得不得不离开客厅,直冲到阳台上又笑又跳。想起同样是今年的法网,罗兰-加洛斯夏日炙热的红土上诞生熟悉的冠军,那场比赛我同样看的直播,万千感动汇聚在那一刻,连同最本初的泪水都归于无声。想起2017年的赫尔辛基,花样滑冰史上最伟大的逆转,4S-3T完美落冰的那一刻,我连牙齿都不受控制地咯咯打颤,那种纯粹的感动穿越时空,吹拂到北京的那一刻,当27岁的羽生说出“这依旧是属于我的,很棒也很漂亮的4A”时,我也忽然地感到了同样倾尽全力后的释然。想起澳网,还是2017年的澳网,墨尔本球场真的迎来了大家原本想象都不敢想象的费纳决,连当时的费德勒自己都承认,这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次捧起大满贯奖杯的机会。决胜盘,费德勒率先被破发,一度1:3落后于对手,连守在电视机前的我都失去了希望,但是——天知道我们看见了什么,天知道发生了什么!决胜局的最后一分,费德勒发球,纳达尔回击,费德勒正手将球拉至对面边线,球擦边弹出,界内,得分!传奇不死,热爱万岁!费天王是冠军!

而在2022年9月15日这特殊的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所有因费德勒退役、或者羽生结弦未能率先跳出4A而起的遗憾,究竟是源自何处:因为未知的打破。竞技体育没有剧本,在一切真正发生之前,没有人知道未来如何;而当答案揭晓,却与我心底那个一直以来的祈愿相左,所有隐约的猜想,模糊的希望,都在那一刻无情而彻底地尘埃落定,早已明晰多年的、来自世界的残忍又一次地以最直接的面貌暴露在我面前,所以我痛苦。但这却并非竞技体育、或者人生的全部:一直以来,任何一次对未知的试探都是悲喜不定的,而竞技体育还在继续,未知也还在继续。没有人知道,羽生计划中的冰演又将为花样滑冰项目带来怎样的影响,正如没有人知道,年底的拉沃尔杯,费德勒又将贡献怎样的演出,网球界的明天又将如何——未来正滚滚而来,而这一次,我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了这一点。

竞技体育不是热血漫,但正是无法避免的遗憾与无处不在的未知,才赋予每一次超越自我的突破以超凡脱俗的意义;人生不是热血漫,但正是没有剧本、命运无常的未来,才让这个世界如此地残忍和美丽。有春有秋,有落花有流水,有亘古难平的遗憾与短暂但闪耀的圆满,这才是完整的、值得的人间——而在这天地之间,我们也只有竭尽所能地奔跑,以全部的勇气和热爱,尽力地谱写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那一部分故事。像任何一个热爱竞技体育的人、以及热爱生活的人一样,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依旧将会如此——因为未知与希望依旧存在,也会继续存在下去。而就像无数次为竞技体育干杯一样,我也同样愿意为此干杯。

在这充满未知的旅途中,我们一无所有地来,也终将一无所有地去;真正有价值的,只是生与死之间那短暂的一段旅程。所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留悔恨,至少,在回味过往的时刻,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我活过,我已经竭尽全力地赋予自己的生命价值——如同费德勒、纳达尔、羽生结弦,或者其他任何一位足够优秀、有所闪光的运动员所尽力去自我实现的那样,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属于每一个不同的人的价值。




P.S.这篇文章本来是想慢慢码的,没想到激动之下,一口气给写完了。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GOAT是否是个伪命题》 的续章吧,反正都是由竞技体育相关新闻生发出的感慨,都很主观,仅代表个人想法,如果你和我观点不同也很正常,用不着来杠我。欢迎正常讨论,如果你看得上我写的破东西的话,谢谢捧场,谢谢大家




评论(45)

热度(144)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